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分别于2023年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开幕。两会期间,多位全国人大代表踊跃建言,对船舶行业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今年两会船舶行业主要聚焦哪些方面的内容?Mysteel汇总了2023年两会代表们对船舶行业的建言,详细内容如下: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吴永宏:组织建立纯电动船舶行业标准体系,制定纯电动船舶充换电方式、配电模式、安全配员和集装箱式移动电源装卸要求等方面的行业和国家标准,完善现有绿色船舶相关行业标准,形成统一性、适用性、先进性相结合的行业标准体系;国家层面出台沿海、沿江和沿京杭运河等干线航道的充换电站布局规划,鼓励采用“多能合一”的集约化共建方式,保障供能设施安全、可靠应用。
全国政协委员、海南省政协副主席侯茂丰:支持海南先行先试开发深远海风电,组织编制《深远海海上风电发展规划》;支持海南利用海上风电的广阔市场发展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业;支持海南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建立国际海上风电装备技术创新合作平台。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船舶集团第七零三所所长林枫:关于我国中小型燃气轮机产业发展建议,一是坚持自主发展,加大产品研发支持力度;二是强化基础研究,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水平;三是加强研用结合,创造产品应用良好生态;四是持续补链强链,促进产业创新协同发展;五是建立融合平台,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八研究所副所长郭建增:一要加快演示验证,推动可复制、可推广的海上制氢示范工程落地,形成国内自主的可持续、可扩展示范模式;二要加强资金支持,鼓励绿氢制备产业和商业应用探索,沿海地方政府要加大对海洋氢能的政策扶持;三要引导社会资本,形成多元化市场格局。鼓励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运营海洋氢能产业投资基金,完善海洋氢能产业融资风险分担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船舶集团技能带头人傅国涛:一是地方政府加快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并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促进甲醇、氨等新燃料产业发展,培育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链上中下游重点企业;二是设立低碳零碳船舶动力配套专项,提高自主可控率。成立专项办,制定低碳零碳船舶动力配套行业发展规划,推进船舶动力配套企业在低碳零碳行业自主创新发展,逐步实现产品研制自主可控。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船舶集团公司首席专家张锦岚:我们将在优化制度建设、推进重大项目攻关、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持续增强科技创新动能,积极参与武汉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建,加快推进创新成果转化。要筑牢我国船舶行业工业软件发展基础,尽快打破“卡脖子”瓶颈,实现船舶行业工业软件自主开发与应用,推动我国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船舶渤海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胡德芳:大力发展我国邮轮产业,尽快恢复国际邮轮航线,促进旅游消费发展升级。造邮轮对船舶工业转型升级有非常重要意义。当前,我国造船产能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但这些造船产能主要集中在中低端船舶领域,我国造船产能的过剩实质上是一种结构性过剩,高端产能则远远不足,因此邮轮本土制造是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能够推动船舶工业加快迈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
全国政协委员、中海炼化大榭石化副董事长王志良:在市场培育初期,建议制定LNG动力新建改造船舶专项财政补贴,鼓励船东使用LNG清洁燃料;同时出台LNG加注船关键设备国产化引导支持政策,推动“国船国造”,不断完善国际船舶LNG加注基础设施,助力航运业绿色低碳能源结构转型。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研究员胡震:加快启动深海装备重大项目,形成装备牵引;设立深海技术科学领域国家实验室,形成创新载体;完善深海装备的应用与产业化体系,形成产业链条。
全国人大代表、中远海运船员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油运库船长倪迪:围绕我国“双碳”目标和航运业绿色低碳发展需要,建议推动确立内河及沿海船舶能源以电动为主、远洋船舶能源以绿色甲醇为主的中期发展路径,鼓励航运上下游企业以联盟的形式,集成产业链脱碳的技术、资金等要素,加快形成产业集群并实现技术的有序迭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未来的氢能、氨能及燃料电池等远期发展路径及技术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