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记者 陈俊杰 通讯员 董方红 文/图
“这艘船检证书记载的船舶型深与实测型深不一致,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台州海事局船舶监督处王良瑜正在实地测量存在“大船小证”嫌疑的船舶,而这已经是他当天登轮检查的第三艘。
王良瑜成为台州海事局一名工作人员,14年的时光里,他走一线、下基层,发挥专业优势、破解监管难题,成为船舶安全守护者。
从“小白”到“大神”
2018年,国家对于进博会的重视程度空前,期间,由台州海事辖区驶往上海的外轮“Leading ××”的安检工作,由王良瑜带队进行。入沪船舶监管容不得任何闪失,带队人选必须经验老到,王良瑜可谓是首选人才。
其实,刚到单位的他,也曾是个安检知识模棱两可的新手“小白”。
“没有人天生就对某一方面精通,如果你热爱它,就会充满斗志的去研究、去探索,学习的安检知识越多,就会越觉得自己懂得还不够多。”进入海事这些年来,桌上厚厚一摞安检技术规则已经被他翻烂了,但是仅仅理论的储备对于安检技术掌握是远远不够的。无论寒风酷暑,只要是能够去现场参与安检的工作,他都冲在前面,紧跟老同志认真请教,遇到现场弄不懂的问题就回去自己翻书、找前辈咨询,一份热爱,他坚持到现在,在同事口中,他也从“小王”变成“瑜哥”。
在技术积累的基础上,王良瑜组织台州海事局安检工作室,力求输出船舶安检专业标准,展现浙江船舶安检技术优势。在上级的指导下,积极参与了PSC MARPOL工作组、CIC工作组、便利运输工作组、中国港口国监督“CHINA PSC”官方微信平台运维及海事专业技术书籍及IMO关键性设备检查系列指南示范课程等重点工作,并参与制定了国内外航运业安全标准。
“瑜哥,你的论文又评优啦!”通过对公约的长时间跟踪研究,而且不断根据自身实践进行提炼和总结,王良瑜撰写的《浅析船舶应对压载水公约生效面临的困难和建议》《浅析1992油污损害和赔偿建议》等等论文,在海事系统内多次被评为优秀论文。
用心培养安检人才
“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要把安检工作做实,把队伍培养起来、传承下去。”桌面上的文件像雨后春笋不断增加,王良瑜仍在不知疲倦的思索着如何立足台州海事局安检中心,着力培育安检骨干,同时加强对青年安检员培养力度,加强船舶监督人才梯队建设和后备人才储备。
“我是2021年1月份来到安检中心的,初来乍到,王处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与支持。在船舶安检时,我碰到吃不准拿不定的问题,他都会耐心的解答,并在实船检查时生动形象地解答我的疑问。在他的指导与关怀下,我才能够迅速的适应工作环境,也让我的安检水平较之前有了明显提升。”安检中心小詹如是说。
作为台州海事局安检“首问专家”,他为实习安检员授课,利用安检中心“3+1+N”工作形式带教实习,每年取证人数不得少于已通过考试人员的50%,并将见习完成情况纳入各海事处年终考核,鼓励所有从事现场综合执法人员参与船舶安检员任职资格考试。安检中心将根据辖区各类船舶安检见习人员数量等情况,适时组织举办见习人员安检基础理论强化培训,每期培训时间不少于40个学时,培训由“首问”专家负责授课,确保基础理论培训的全覆盖。
“在船舶安全检查的处置中,我们务必遵循海事执法精准、缺陷认定精准、船舶滞留精准的‘三精’原则。”王良瑜在与安检中心执法人员沟通时说,此外,他还积极搭建开放交流平台,根据辖区监管任务特点,分别参与建立了台州海事局玉环大型船舶安检基地、头门安检实训点,全面树立模块化、体系化、系统化多层次的新安检理念。通过课堂讨论典型案例、现场带教授课等形式促进学员交流学习,通过持续培养专业人才,各执法单位和部门船舶监督水平和效果明显提升,船舶现场人员整体业务水平和素质不断增强。
为船舶安全贡献力量
今年已是王良瑜在海事工作的第14个年头,14年来,台州海事局办公大楼中515室的灯总是亮到深夜。“安检工作看似简单的重复,实际里面有许许多多精细的门道。”新时代、新契机,对于王良瑜来说,也意味着更多的船舶安检监管挑战,但他始终牢记着自己的初心,明确发展方向并不断地努力着。
“这些年,没有好好陪伴儿子成长,是我最大的遗憾。”王良瑜说。2019年台风“力奇玛”袭击台州,王良瑜首当其冲回到单位24小时待命,儿子发微信来问他:爸爸你什么时候回家,风好大,我和妈妈有点害怕。“他不敢给我打电话,怕影响我工作。”儿子的懂事让王良瑜深感愧疚,顾大家就要舍小家,“但是我们每个海事人都会作出同样的选择,人民需要,我们就在。”王良瑜告诉记者。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疫情防控新形势下,王良瑜表示,还将继续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打造一支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得上、素质高、业务精的专业安检队伍,破解辖区长期存在的监管难题,为建设现代化海事监管新局面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