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64年起,我国中西部三线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军工企业“三线厂”建设。在湖北宜昌的大山里曾经坐落着许多“老三线”工厂,如612、715、827、710等。这些工厂由于历史任务的完成,大部已退出历史舞台,但遗留高耸的厂房与红砖楼,作为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符号,依旧值得现代年轻人前去探索。
在宜昌当地,如果你问起当地人是否知道“710”,他们往往会回答你关于很多710的地名,如710站台,710小区,710研究所,这在当地是一个明星企业,谁家有亲戚在那里上班,感觉走路都带风。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早在1968年,在宜昌艾家镇710研究所就已经开始兴建,当时是属于三线时期的研究所,很是保密。
后来研究所搬到了市区,旧址废弃的办公楼和宿舍楼它们还保持着当年的样子,只是再也看不到当年的热闹和辉煌。大多数的房屋都没有得到保护,墙面被风雨剥蚀,“危房”的告示牌,警示着行人切勿靠近。只有少数几处房屋,生活着当地的几位老人。
想想当年想要修建一个这样的的研究所是多么艰难,经历过一段繁华、热闹、兴盛的时期,但依然无法摆脱走向搬迁的道路。处在深山之中,交通,运输,人才引进都不方便,企业为了更好地发展,只能告别这片生长过的地方。
山谷中极具特色的青砖楼房,楼层一般不高,也就四五层,多数是用青砖水泥盖成,墙面破旧,严重的有垮塌的痕迹。年久失修的楼房屋檐呈锯齿形杂乱无章,不时还会有瓦砾碎片掉下来。当地村民已经将楼房间的空地开垦成农田,空洞洞楼房矗立在土地之间,周围自由生长的草木和农民栽种的部分庄稼遮蔽了房屋的最下面一层。偶尔一只飞翔鸣叫的野鸟,打破了整个厂区的寂静,提醒游人想象厂区曾经的繁华。
710研究所搬迁到新址,剩下无法搬走的车间厂房在山岭之中了,没有了忙碌的人群,没有了喧嚣的机器轰鸣,只有一片宁静,静得落叶有声。时隔多年,当人们再度踏入这里,山岭深处的厂房车间依然存在,但已破败落寞,透过那些厂区厂房的布局和雄伟气势,只能想象当年的热闹和辉煌了。
三线企业的回迁,留下了一座空城,那些废弃的灯光球场、食堂、旅社、医院大楼等都在静穆中似乎诉说着它们的沧桑变迁。那么,在你身边有类似这样的三线厂吗?它们今天的命运如何?是废弃还是转型成功?对于这些废弃的厂房您都有哪些要说的?